十为做人,一为做事。做人宜粗,做事宜细。

随便写写,怎么还当真了。
Trio Sonata In G Major, BWV 1039: IV. Presto - Janine Jansen

古水:

*Bach 330* --71
 *classical in mood*(不一样的古典) 之
 巴赫「G大调三重奏鸣曲」之
 末乐章: 急板
 (Trio Sonata in G major, BWV 1039: IV. Presto)

        "Trio Sonata",一种在巴洛克时期非常盛行的室内乐乐曲形式,,从字面上或可理解为“三重奏鸣曲”。确实,该类乐曲常由通奏低音配合两件旋律乐器演绎,然而,低音部分往往会有至少两件独立乐器组成(如大提琴或早期的低音维奥尔琴搭配大键琴),由此,在很多情况下,一首Trio Sonata就会由四位乐手来共同演奏。还有两种情况,其一就是只由一件乐器演奏的Trio Sonata,巴赫的六部为管风琴而作的奏鸣曲(BWV 525-530)就是以左右手外加踏板模仿出三个声部的音响效果;再有就是一件低音乐器(通常是键盘乐器)同时担纲低音助奏声部(obbligato)和旋律声部,另加入另一件旋律乐器合奏出三声部效果。由此可见,“三声部奏鸣曲”之名或许更契合这种曲式的真正涵义。
         几乎所有的巴洛克名家都有著名的三声部奏鸣曲传世,作为那个时代音乐艺术巅峰人物,J. S. 巴赫的同类作品自然最具有代表性。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以Trio Sonata冠名的巴赫作品中,存在不少的谬误和错置,然而,系统聆听并熟稔巴赫曲目的古典乐迷当能从他的不同器乐演绎版本推断出真伪来。BWV 1039,有别于与之成套的前三部(BWV 1036-1038)为通奏低音与两把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两支长笛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同样的音乐素材也被作曲家用在了他的维奥尔琴与大键琴奏鸣曲BWV 1027中,产生出迥异而富趣味的聆听感受,更是旁证了该作出自巴赫之手的确凿性。
         推荐的版本由荷兰小提琴女神珍妮·简森与她的音乐伙伴们带来,曲中长笛的金属音型被四弦琴那歌唱般的悦耳靓音替代,意蕴绵长却仍不失巴洛克对位之美与多声部和谐之趣。听完再将之与另两个器乐组合带来的完美演绎作下比较吧!

第一小提琴: 珍妮·简森***
                        (Janine Jansen)
 第二中提琴: 马克西姆·瑞萨诺夫**
                        (Maxim Rysanov)
 大提琴: 托里夫·特登**
                (Torleif Thedéen)
 大键琴: Jan Jansen**
                (约翰·简森)

Bonus:
 -- 双长笛与大键琴版(点击聆听)

-- 维奥尔琴与大键琴版(点击聆听)

评论
热度(73)
©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