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为做人,一为做事。做人宜粗,做事宜细。

随便写写,怎么还当真了。
Bar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 60 - Martha Argerich

古水: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clavier sentiment*(黑白柔情) 之
肖邦「升F大调船歌」
(Bar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 60)

        三十岁后的弗里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3.1-1849.10.17) ,由于健康原因,音乐创作就数量而言呈锐减之姿,却在作品的内涵与凝炼度上大有超越早年之势,著名的「英雄波罗乃兹」(Op. 53)、「B小调钢琴奏鸣曲」(Op. 58)即完成于此间。1845-1846年,作曲家与交往了近十年的乔治·桑(George Sand 1804.7.1-1876.6.8)的关系出现裂痕,加之时时困扰着的病痛,令肖邦无法全情投入到挚爱的音乐中,其在这段时间所完成的作品常会经历一段不同以往的创作过程,漫长而又充满情感纠结,似乎是内心种种矛盾冲突的具象呈现,却又如一首首蕴含着丰富表情与绚丽色彩的意象诗篇,教人随着那音符构成的诗节走入钢琴诗人的内心世界。
        1846年完成的「升F大调船歌」是肖邦借鉴和运用“威尼斯船歌”这一乐曲体裁创作的唯一一部同类作品,却在继承古典主义之传统形式上更融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幻想性风格。作品题献对象虽为施托克豪森女男爵,却无不流露出作曲家当时复杂的心境。开始处那串听来好似朦胧的不协和音,分明已若神来之笔般营造出了水波粼粼的最初景象;旋律、和声、节拍以及装饰音的完美结合,共同编织出一幅轻舟荡漾,思绪流淌的梦境画面;琴弦敲击所模仿出的如同声乐宣叙调般的乐句,优美绵长而意境幽远,在渐强与渐弱音型的来回反复间,焕发出诗句般抑扬顿挫的美感;叙事曲的规整、夜曲的寂静、波兰舞曲的激昂和即兴曲的随意,似乎只在某一片刻得以和谐统一,而诗人心底最深处的欢喜与哀愁也化作那起伏聚散的波纹脉脉拨动听者的情绪,更在大调的执着潜行中,闪烁着盈盈暖光,给予感官与心灵一丝最为深情的慰藉。
        如果说,在这首「船歌」中还有肖邦对红颜知己那份爱恨情仇的喟叹与眷恋的话,那么,差不多同时期完成的「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 65),便是对这份无果而终之感情的痛苦诀别。    

钢琴独奏: 玛莎·阿格里奇***
                  (Martha Argerich 1941.6.5- )

评论
热度(65)
© | Powered by LOFTER